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桃園縣楊梅鎮觀光資源(一)

桃園縣楊梅鎮觀光資源(一)文化古蹟

楊梅鎮老街   
楊梅鎮上的「老街」指的是大華街,日治時期這一帶被稱為第四里。現在大華街上的地標是鎮公所,七十年前這裏是楊梅火車站。當時楊梅站是台北與新竹間的交通中繼站,所以大華街附近的商店大部份是布店、米店、漁貨及豆餅的批發商,其經銷腹地上至中壢,下至新屋,也因此這一帶有許多貨運行,當時大華街的繁榮,可想而知。


日治昭和 4(1929)年,縱貫鐵路因原有的路線坡度過於陡峭,將路線北移,楊梅車站亦從舊址(現今之衛生所)北遷至現址,新車站附近形成新的商業區,本地人謂之「新街」,至今仍是楊梅最繁華的地區,以大成路與「老街」相連繫。 「老街」與「新街」相距約一公里,包括了大華街、光華街、梅山東街、復華路、武營街一帶,街道較為狹小,屬於較傳統的商業市集。 梅山東街一帶舊時稱為「東三省」,這一帶大都是小雜貨店,經營小生意的。 當時交通工具為輕便車,車道沿著梅山東、西街建造,一直通往新屋。梅山西街上有一家老店-「葉添菜刀」,現在尚有小小的一間門市店,由於做工實在,許多中南部市場的豬肉攤老板都是其忠實的老主顧。大華街尚有一位台灣的第一位警察博士:「吳俊明」先生,早在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台任職於警務處。


「新街」地區的店屋頗具文化價值,亦是楊梅市街存有歷史建築密度最高的地區,分佈在大成路與楊新路上,大約是 1930年前後興建完成,多為二層樓土角或磚構造,立面裝飾雖不如大溪的繁複華麗,但其洗石子的作工較大溪更勝一籌。其中以大成路62-70號的店屋及250號的台鐵楊梅貨運服務站最為精彩;另外楊新路上的店屋則多以二層清水磚構造為主。「老街」地區以大華街與光華街存在較多的歷史建築,其特色為大多為一層平房與二層留有大露台的街屋為主。

◆ 地 點:楊梅鎮楊梅、楊新、楊江、紅梅四里

◆ 開發年代:大約形成於清乾隆 50(1785)年

◆ 交通方式:可搭火車於楊梅站下車。亦可搭乘台汽、新竹客運、桃園客運等交通工具。自行開車可行駛中山高速公路或省道台1線。楊梅市街街道頗為擁擠,不易停車,應特別注意



回善寺  


回善寺原名「麟鳳宮」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風景勝地,於清光緒年間由主任委員吳新蘭先生向主管官署桃園廳申請核准。清光緒 26 (明治 32/ 約民國前十 )年七月十二日興工,西元 1941 年,珍珠港事變後,日本加緊實施皇民化,不准百姓祭拜中國的民俗信仰,所以當時的神像都被集中到當時稱為聖帝廟的「麟鳳宮」,同時也改名回善寺,改奉祀「釋迦摩尼佛」,旁配祀觀世音菩薩及關帝聖君。台灣光復後,重新回奉關帝聖君,同時加入文昌帝君、土地公等諸神,共奉於前殿。


民國八十四年,廟方為百年文化資產及歷史傳奇做見證,豎立了「回善寺」大石碑,形成了楊梅外環道的地標。同時寺內深幽的庭院、八重櫻盛開的美景與古樹遮蔭,常為楊梅地區考生幽靜、奮發苦讀之最佳場所。近年因楊梅鎮建闢外環道,庭院一半己成道路,加上附近工廠不斷擴建,環境已不如從前寧沁深邃。
◆ 主祀神明:佛祖、關聖帝君 ◆ 祭典日期:每年農曆 3月13日春祭, 農曆 9月13日秋祭(法會)

◆ 地  址:桃園縣楊梅鎮中山里二鄰環東路 43號 (中華映像管公司旁)


◆ 電  話: 03-4782450


富岡火車站



富岡火車站本名伯公岡,位於楊梅鎮西北角而與新屋鄉為鄰,建立於民國 18年。此站為桃園最南端的火車站。於民國44年更名為富岡站。民國77年,因車站老舊而改建,現已無法窺其舊貌。由楊梅到富岡的公路,一路上幾乎是與鐵路平行的,若從楊梅開車到富岡,可千萬別沿著縱貫路走,因為縱貫路是沒有經過富岡的。到富岡,搭乘火車確實是一個蠻不錯的方法,在此可見到忠於古樸風味的月台,還有一高危險的鏡頭-這裡所有的旅客皆有「跨越鐵軌」的舉動。想知道原因嗎?這可不是大夥都不守法,而是因為這兒沒有所謂的天橋或地下道,想過月台那就得看您的「輕功」如何了!





富岡,早年是大陂(今新屋大陂)區的一部分,從大陂東望,台地級級上升,崁崖明顯,山坡、田野間多伯公小廟,因稱是地為伯公岡。昭和四年臺灣北部鐵路加鋪複線,並改道經伯公岡而設站,從此車站附近形成市街。富岡地區主要是客家人集中地,富岡車站前即是中正路老街,迄今仍保留一排五間巴洛克立面的古宅,圓形屋頂,華麗而氣派的外觀,極具藝術之美感,成為經典代表,遊客可前往一遊。
◆ 洽詢單位:富岡火車站

◆ 地  點:桃園縣楊梅鎮富岡里成功路 37號


◆ tel:(03)472-3754


老樹 (大樟樹)   



楊梅鎮永寧里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附近一棵約七百餘年的老樟樹最近被桃園縣自然生態保護協會推廣組長華順發老師與生態攝影家陳仰聖發現後,正積極奔走希望有關單位將老樹列為古蹟予以保護。


據華順發老師指出,楊梅鎮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附近發現的老樟樹,目前尚未編入名錄之中,其樹下有一土地公廟,廟前香爐有一石碑,刻有 (洪武二年)字樣,洪武二年為西元一三六九年迄今已六百四十年。


他說,目前樹幹中空的老樟樹,若依樹幹胸圍推斷,應約七百至七百五十年,其胸圍有七點二公尺,支幹胸圍則三點四公尺。


華老師又說,如果再依(洪武二年)石碑來強化上述推斷的話,一般而言應先有老樹(至少一百年)樹蔭夠大後,樹下才可能建廟。


為了避免老樹遭到破壞,他不敢公佈確實地點,但已積極奔走相關單位反映,希望能將老樟樹列為古蹟予以好好保護。


據悉,全省樟樹以年齡論,第一名是一千五百年,胸圍十六公尺,地點在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內,第二名則是楊梅地區發現的七百至七百五十年的老樟樹。

◆ 地 點:楊梅鎮永寧里1鄰小楊梅5號
◆gps座標:x:264264;y:2753222


富岡老街 (老房子)  

楊梅鎮上所稱的「富岡老街」是富岡地區最早發展的地方。舊名原稱「伯公岡」,其意為有土地公祠的小台地, 位於楊梅鎮西北角而與新屋鄉為鄰,早年是大陂(今新屋大陂)區的一部分,從大陂東望,台地級級上升,崁崖明顯,山坡、田野間多伯公小廟,因稱是地為伯公岡。本地區在清代便建有伯公廟,因其靈驗保佑鄉土免於天災肆虐,故以此為地名,戰後行政重編,改為富岡里。 本地區位於富岡台地上,距離四周聚落如楊梅、新屋、湖口皆達 5-7公里,發展極晚,原來僅是一個偏遠的農村。昭和4年(1929)縱貫鐵路北移後,經過富岡台地,便設立了伯公岡站,因此才形成了富岡市街。


富岡市街基本上還維持1929年所形成的架構,由中正路、信義街、富源路、新明街、中華街、成功路所組成。目前商業的重心在中正路與信義街交會附近的地區。

舊店屋至今仍保持著民國 18年肇建出奇的基本架構,在中正路、信義街、成功路、新明街皆有分佈,大多為磚構造,而其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中正路12 - 20的店屋,由日治時期楊梅壢區庄長呂家聲所建,為五開間磚造二層街屋,於昭和初年完工, 中央設有拜占庭式窿頂 ,外凸窗戶便於觀景, 女兒牆採希臘三角形山牆 , 正門設計成雙柱式羅馬列柱 ,洗石子的作工極其精緻而工整,並以洗石子倣木造收頭與鐵螺栓,是極具藝術美感的街屋建築。

◆ 地 點:富岡中正路(火車站前)

◆ 開發年代:於昭和4( 1929)年之後形成市街。

◆ 交通方式:本地以搭乘火車最為方便,於富岡站下車,步出車站即抵達老街;亦可搭乘台汽、新竹客運、桃園客運等交通工具。
資料來源:楊梅鎮公所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