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糯米粿皮,內摻鼠麴草(即刺殼草),或艾草呈墨綠或黑褐色。其內包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等餡。粿面有印龜模、不印龜模二種,均具子孫繁榮之意。
鼠麴粿多用於祭祖、掃墓,習俗上有「拜粿有傢伙(財產)」之語意。
二、發粿:

發粿用途極廣,除用於年節外,祭神、祀祖、安神位等各種場合均可用之,故有「發粿十路用」之語。
發粿的「發」與發財之「發」同音,民間相信發粿發得好,象徵來年發財,大吉大利。
三、菜頭粿:

用於祭祀。
因菜頭粿是用菜頭(即蘿蔔)製成,「菜」與「彩」諧音,象徵新年好彩頭。
四、龜粿:

本省各寺廟在元宵節時,也常舉辦「乞龜」的活動,以作為慶祝。所謂「乞龜」,最初是由廟方供出紅龜粿、鳳片龜(由熟糯米製成)等「壽龜」,供信徒擲筊乞賜,得到神明應允後,即可帶回讓全家「呷平安」,藉以祈求後嗣;而在隔年元宵節前,這些乞得紅龜或鳳片龜的信徒,在事業得意,求得子嗣後必須準備加重的紅龜粿或鳳片龜供其他信徒求乞。
紅龜粿在台灣習俗多用於拜拜,因為紅色代表喜、龜象徵長壽,即祈求健康長壽、喜事連連。
資料來源:台南高農食品加工科、Carol自在生活、阿本嫂-桃園南門市場30年傳統美食老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