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龍潭之文化觀光

【三坑子老街】
被喻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是個道地的客家村。過去三坑子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熱鬧非凡。不過隨著大圳的峻工,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的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取而代之是古色古香的街道,由於饒富古味,吸引許多遊客駐足。

龍潭三坑子老街饒富歷史風情,創建於清朝乾隆至咸豐年間,為清朝傳統步廊式街屋。有別於大溪老街之華麗,此地呈現素樸民居街屋風貌,亭仔腳柱子下之石墩具有雕刻、樸拙的特色。老街前方入口旁還有古名「黑白洗」的農婦洗衣小溝,目前已整建。

三坑子老街座落於台灣北部地區,為一難得尚能保存完整之老街道,足以提供三坑地方開發史之歷史見證。

三坑子老街街道,彎彎曲曲,據說這樣的設計是為防盜賊入侵,萬一真有小賊以身試法,在彎曲的小路上,也會昏頭轉向,找不到出路,而得束手就擒。

居民的信仰中心永福宮,同時也是居民店面的開設指標,就在寺廟兩側,沿路開設許多住商一體的店面,居民的生活與商業活動都融為一體,是屬於自成一格的聚落空間。因此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值得一遊。

景點位址: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
交通資訊: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大溪交流道,轉台3號省道接台3乙線至5.6K處左轉。

【桃園客家文化館】
位於龍潭陸軍司令部對面的桃園客家文化館,是96年新完工的建築,館內主要呈現客家文化及古文物展覽,以及各項客家活動介紹。

文化館統合一切有關台灣客家文學家、音樂家所創作的寶貴作品,除了讓這群被稱為「東方猶太人」的客家文化有個安定的棲息地,使其成為客家人尋根之旅的必經之處,更提供了全世界所有非客家族群一個能夠充分了解台灣客家文學與音樂的場所,成為全球唯一完善保存客家文學與音樂的綠洲。

這兒運用各種活潑以及創新的手法,包括大圖設計輸出、多媒體投影、多媒體互動、影片播放、音樂試聽、文物展示、網站建置等,並透過客家文化本身的特色,促使年輕一輩的朋友們走進客家文化館來了解客家文學與音樂。

場館位址:桃園縣龍潭鄉中正路三林段500號
洽詢電話:03-4096682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17:00(周一、選舉日、國定假日及民俗節日休館)
交通資訊:北二高龍潭交流道下(左方車道)→左轉大昌路→左轉中正路(往石門水庫方向)→中正路三林段(車程約3分鐘)→桃園縣客家文化館(備有地下停車場)


【龍潭聖蹟亭】
古代人為尊敬知識的傳承,以及文字所帶來的力量,設有敬字亭或惜字亭作為焚燒字紙的爐亭,而客家人自古重視文風,所以在聚落中多設有敬字亭。

桃園縣內有多座早年用以焚燒字紙專用的「聖蹟亭」,龍潭聖蹟亭是在1875年(光緒元)年由監生古象賢等人發起並集資建立。但早年原建築物已崩毀不復可尋,目前所見,是1925(大正14)年重修後的面貌,它也是全台灣面積最大、規劃最完整的惜字亭。

龍潭聖蹟亭園區採中軸對稱的佈局,配置亭身、中門、頭門等建築,整體空間井然有序,由雲形八字牆所構成的中門,弧線優美而柔和,兩側高聳的石筆增加了整體空間的穩定與崇高的視覺感受,整體配置顯示設計者與工匠的虔誠與用心。

亭身部分是此建築群的精華所在,基座方形、兩層洗石子構造,四角的螭龍吞腳石雕是罕見的建築珍品,其奇特的造型,加上上方的鮑魚花草紋飾,表現出建造當時的技術與東西文化融合的風潮。亭體是焚燒字紙的位置,分成三層,底層的「麟吐玉書」等雕刻,雕工精細、線條優美;中層正面為爐口,爐口上方的橫批與兩側的柱聯雕刻,顯示敬字以增進文風的意義。上層正面有雙龍環抱「聖蹟」二字的雕刻,上方則以葫蘆形的塔頂收頭。整體而言,亭身的建築各層不同,自成一局,但組合起來又成為一個完美的個體,可說是「局中有全、全中有局」的精緻建築。

景點位址:桃園縣龍潭鄉凌雲村竹窩子段20地號
交通資訊:由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龍潭交流道下直行大昌路二段、一段,至聖亭路口右轉即至。
參觀時間:約30分鐘


【龍潭三水村】
位於龍潭最西邊的三水村,是桃園十分具客家風情及濃厚人情味的小村落,此處客家村民多以務農及種茶為生,區內並有觀光步道可以讓遊客飽覽茶園風光及採茶文化。聞名全國的龍潭龍泉椪風茶甘醇味美,正是產於此地。

三水村的梯田茶園保留了完整的客家庄人文生態,村內居民的信仰中心三官宮供奉客家人最崇敬的三官大帝,與江家古厝-大江屋濟陽堂古蹟,都是遊客不可錯過的景點。

被票選為臺灣十大經典社區的三水村,還有一味阿婆ㄟ三水桔仔醬,真正的有機食品是客家料理最佳的佐料沾醬。

景點位址:桃園縣龍潭鄉三水村大北坑
交通資訊:由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下龍潭交流道轉台3線南下,至50.8K處凌雲國中右轉桃竹20號公路依指標直行即至。
參觀時間:約1小時


資料來源: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