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書上記載,神農教民播五穀,黃帝時期開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孕育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鄉情。舉凡人類一切文明的發展,根植於大地,而中國的可耕地僅占總面積15%,在有限的環境,中國人以「順應天時,愛惜土地,尊敬生命」的生活智慧,發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技術與文明。
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
在傳統生命禮俗中,嬰兒出生的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
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嬰兒從頭到腳的飾物)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生圓圓滿滿,稱為「彌月送來外媽圓」。
小孩滿週歲時,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使他能壽長如龜,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小嘴,讓他滿嘴芬芳,成為受歡迎的人,俗稱「度晬紅龜和米香」。
小孩長大結婚時,新人送入洞房後,要吃新娘圓,一次要舀起兩個,象徵成雙成對、圓滿甜蜜,稱為「吃新娘圓,萬事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