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粒粒之珠、飯飯之情

台灣人平常吃的飯大都是用蓬萊米煮出來的白米飯,但是受到富裕的米食之鄉---江南的影響,再加上台灣本土特殊風土的變化,一粒粒的米食竟然就有多種吃法,有把飯包起來吃的,比如從戰國時期就有的粽子,在台灣就變化出許多種吃法來,有人愛吃鹹的,但也有人愛吃甜的;像這種包起來吃的吃法,還有用不同的材料包出來的道地台灣味的糯米腸月桃葉飯

除了把飯包起來吃之外,也有用飯包著其他材料來吃的飯糰;不僅台灣小朋友最精采的兒時回憶是爆米香,甚至客家人最愛吃的擂茶也少不了米粒;還有,飯燒焦了,黏在鍋底的鍋巴都可以成為全家人的零嘴點心;完全不改變米粒的型態,台灣人就可以創造出這麼多好吃的米食來,看台灣人那變魔術般的雙手,巧妙地把那晶瑩的珠粒,變成美味佳餚,透過粒粒之珠,傳達飯飯之情。

參考資料:公共電視賞味米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